新能源离“平衡”还有一段路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热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也在近年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据T?V南德依据媒体公开报道的统计,2011年至2014年,已报道的国内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每年都在4起或以下,而从2015年和2016年则迅速上升至了14起、29起,2017年至2018年累计为59起,2019年至今也已有40起。 T?V南德的分析显示,基于公开报道资料统计的事故原因中,尽管机械、环境、过热、电滥用是一些热失控引发事故的诱因,但目前仍有许多事故源自未知热失控,这对电池的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可靠性与滥用测试或许可以很大程度上寻找出潜在热失控的风险。 不过许海亮也指出,尽管看上去有很多事故,但就整体数量和比重上来看,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的事故并非“猛如虎”。这更多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太“快”带来的现象,如今的市场距离 “平衡”尚有一段距离。 许海亮认为,外界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关注,正一定程度上促成着市场在“平衡”问题上的扭转。“也就是从之前的快点出货、快点上市,到更多对质量的关注。”他说,“更好、更安全、更可靠的车才能走得更远。这个转变是新兴行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他指出,严格意义上说,任何一个产品的上市都首先需要充分的研发和验证,在汽车或电池行业,这就要靠充分的测试。“用充分、甚至是一些极端的试验,模拟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场景,看电池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他说,“谁做得充分,就一定更安全。” 但这也带来了矛盾。“若要做得充分、全面、严苛,那产品上市时间一定会受到影响。”许海亮表示,“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测试、验证和认证,来规避很多问题,帮助客户在安全和上市时间上去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平衡。”他进一步解释,“这也是其他产业的普遍现象,越是充分竞争、规模越大的市场,第三方(检测和认证)的价值也会显得更为重要、稳定。”
|